一、23 年入伏时间?
23年入伏的时间是2023年的7月11日。查资料先知,2023年的伏天共为40天。它的入伏时间为2023年的7月11日为头伏的第一天。7月11号到7月20为头伏,从7月21号到8月9号为中伏,伏天为20天,三伏是从8月10号到8月19号。2023年的入伏在7月11号中伏是20天的。所以,2023年入伏是7月11号。
答23年入伏时间为2023年阳历7月11号,二十四节气小暑节气中,进入伏天以后天气是很热的,而且2023年还闰中伏,因此伏天会长些。
二、小暑是哪两个节气之间?
小暑(Lesser Heat)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,也是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;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°时为小暑。暑,表示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,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。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,需加强田间管理。
大暑,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。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,太阳到达黄经120°。这时正值中伏前后,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,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。气候特征是:“斗指丙为大暑,斯时天气甚烈於小暑,故名曰大暑。”大暑正值中伏前后,在我国很多地区,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,在这酷热难耐的季节,防暑降温工作不容忽视。
处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,在8月23日前后,太阳到达黄经150°。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。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说:“处,去也,暑气至此而止矣。意思是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,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,炎热即将过去。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:“一候鹰乃祭鸟;二候天地始肃;三候禾乃登。”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;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;“禾乃登”的“禾”指的是黍、稷、稻、粱类农作物的总称,“登”即成熟的意思。
小暑,夏至和大暑之间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,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。斗指辛,太阳到达黄经105度,于每年公历7月6-8日交节。暑,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,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,民间有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之说。中国多地自小暑起进入雷暴最多的时节。
小暑节气在夏至节气和大暑节气之间。
小暑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,夏季的第五个节气,斗指辛,太阳到达黄经105度,于每年公历7月06-08日交节。暑,是炎热的意思,小暑为小热,还不十分热。意指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到最热。中国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℃左右,已是盛夏。各地也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,常伴随着大风、暴雨。
夏至和大暑
三、2023年几点立秋
2022年立秋时间是8月7日20:28:57,农历七月初十,立秋是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
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仅次于大暑小暑的第三热节气。在节气排列顺序上,处暑在立秋之后,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。
二十四节气有三暑,三暑中间还夹一个立秋节气,立秋之后才是处暑。三暑与三伏均代表高温酷热天气,三伏天涉及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处暑四个节气。在二十四节气中,暑天比较长。
今年是2022年,是晚立秋。
1、根据立秋当天的阴历时间
立秋阳历的时间一般在8月7日到8月9日这3天,虽然年份不同,但总会在这3天徘徊。而阴历时间跨度较大,有些年份阴历时间在六月份,有些年份阴历时间在七月份。如果立秋时间在阴历六月份,那么当年就是“早立秋”,如果立秋时间在阴历七月份,那么当年就是“晚立秋”。
比如今年(2022年)立秋时间是8月7日,阴历对应的时间是七月初十,按照上述说法,今年则属于“晚立秋”。
2、根据立秋当天的具体时间
立秋是太阳到达黄经135°的时候,并不是0点,每年立秋的时间都会精确到分秒,如果立秋时间在中午12点0分0秒之前,那么就属于“早立秋”,如果立秋时间在中午12点0分0秒之后,则属于“晚立秋”。
比如今年(2022年)立秋具体时间是8月7日20时28分57秒,在中午12点之后,则属于“晚立秋”。
立秋的物候现象:
我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将立秋分为三候:一候凉风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蝉鸣。意思是说立秋过后,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,此时的风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热风;接着,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,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。
实际上,我国多数地方立秋至处暑这时段还是很闷热,并没有“凉风至”、“白露生”、“寒蝉鸣”等现象。据二十四节气排序,立秋后还有处暑节气,“处暑”是出暑的意思,立秋期间尚未出暑。所谓”热在三伏“,“三伏”中的末伏还在立秋节气之后。
下一篇:小暑节气的含义是什么?盛夏的开始每年的6-8日 上一篇:2022虎年小暑结婚办婚礼好吗?是办喜酒的好日子吗?